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院士/亚洲营养学会联合会主席/中国营养学会杨月欣理事长担任论坛主席。
国际营养科学联合会院士/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杨晓光教授、中国营养学会监事/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张立实教授、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王玉教授担任分论坛主持人。
维生素K2领域权威专家、大连医科大学李树壮教授发表《维生素K家族:维生素K2健康作用及安全性》主题报告,阐述了维生素K2的多种生理作用,包括对骨骼和牙齿的益处、维护循环系统健康、防治糖尿病、对肾脏疾病的作用、抗癌、改善肌肉功能、对肝脏和肠道的保护作用等。此外,维生素K2通过嵌入细胞膜、减少电子泄漏、支持能量代谢的机制,在维护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功能完整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,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。
中国营养学会会士、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颖院长发表《维生素K2在体内分布、代谢和功能研究》主题演讲,系统性地介绍了维生素K2在全身器官组织分布、剂量关系,改善骨密度与骨骼肌,改善皮肤状况,调节血糖效应方面的健康效应以及科研团队在骨骼健康、2型糖尿病等方面的在研课题。
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科谭竞主任发表《维生素K2对夜间痉挛的防治作用》主题报告,维生素K2能够促进肌肉健康,通过激活特定受体和信号通路,加速肌肉再生和成熟,增强肌肉耐力和运动能力。同时,维生素K2在改善透析相关肌肉痉挛和老年夜间腿痉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,能够降低痉挛的频率、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。目前美国市场已有用于改善肌肉痉挛的膳食补充剂,而国内市场尚存空白,这为国内企业产品创新提供了新方向。
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LDT质谱组长李春艳研究员分享《质谱检测维生素K2在骨科相关疾病中的应用》主题报告。李研究院介绍,计划建立一种质谱系统的定量方法,用于血清维生素K2(MK-7)的准确、可靠测定,将有助于建立属于中国人群的维生素K2参考区间;需服用维生素K2的骨质疏松患者调整临床剂量,未确诊的人群通过检测其含量达到预防监测的作用。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/研究员、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王竹主任发表《维生素K的膳食来源和需要量》主题演讲。王主任介绍,维生素K2缺乏的主要因素包括新生儿体内储存量低、膳食中维生素K2含量不足、病理状态和药物干预等。建议未来可扩大食物维生素K2含量数据、准确评估其摄入水平、明确其独立作用和联合效应、重新评估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DRIs)和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建议摄入量(Pl-NCD),以便于不同人群正确评估维生素K2摄入量。
广东双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/首席科学官/董事总经理陈杰鹏博士分享《维生素K2(MK-7)——骨骼和血管健康重磅(Blockbuster)营养素》主题演讲。陈博士介绍,双骏生物凭借36年的技术创新与积累,生产纯度99.95%的黄金K2和铂金K2(还原型),拥有欧盟新资源食品、美国GRAS Self等多项国际权威体系认证,引领品牌原料及产品的品质。